第二届建党百年红色论坛暨第十二届振兴中医座谈会在京举行

来源:顺丰SF 网址:http://www.91jjc.cn/a/www.taojiuwang.cn/

  延庆基地车棚式装备陈列库建设项目比选公告 对标年初设立的工作目标,对反邪教工作责任单位进行绩效评比。通过查看资质和证书,可以了解实验室建设服务商在业务领域是否达到标准和要求。

播报:

            几分钟后,班级群里有家长发现端倪,这个群里竟有两个头像、姓名都一样的“班主任”。  新华网广州5月26日电(陈雪莹)“我们要思考: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什么,怎样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近日,韶关学院党委书记孔云龙在谈及高质量发展时表示,学校把高质量发展落实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融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澳门特区政府愿携手社会各界,共同促进和帮助广大青年朋友积极投身到建设澳门、服务国家的行列中来,将奋斗的青春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之中,书写精彩的人生。

            ”11日上午,市民孙先生站在水西门大街边烧饼店前排队。作为一部青春群像剧,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成长轨迹,在校园中勤奋学习,共同进步,患难共当,分享喜悦,成为更好的自己。

            2019年,中式妆容热潮开始在日本兴起。“社区打造便民生活圈充分调研了居民的实际需求,比如老年人看病、拿药比较频繁,我们就把社区卫生服务站建到服务中心。

            今年4月20日,为龙芯的理想而奋斗了一生的黄令仪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以下是与岭南网合作的媒体:人民日报广东客户端新华网广东频道央广网广东频道中国新闻网广东频道中国日报网广东频道广西新闻网广东电视台扬州网咸宁新闻网水母网湘西网芜湖新闻网萧山网自贡网淮南网晋江新闻网娄底新闻网平潭网嘉兴在线昆明信息港广安在线濮阳网眉山网滨州网贺州新闻网重庆大足网衡水新闻网宣城新闻网慧聪汽车用品网汽车焦点网迈点网更多合作媒体名单添加中......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以下简称省文促会)是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的支持下,2013年9月11日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并获得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以及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的AAAA等级省一级社会组织。

          重点推荐:延庆基地车棚式装备陈列库建设项目比选公告 广东安康养老公司董事长李禹龙、李琼、杨子墨、叶蓓、黄思雨、池兵兵、全国散打冠军邢金喜,中医药专家陈伟群,爱心企业家汤惠婷、钟慧玲、李志洲、丘建欣、曾广正、祁晓虎、王瑜、李敏等近200人出席了会议。通过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动基本民生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更加完善,基本社会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全区民政工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延庆基地车棚式装备陈列库建设项目比选公告

          2021年1月12日,第二届建党百年红色论坛暨第十二届振兴中医座谈会,在位于北京高碑店的长白山满族医药传习所举行。图为传习所标牌。(中红网金梅摄)座谈会开始,大家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红网金梅摄)座谈上,首先播放了由中红网摄制的百集纪录片《人民领袖毛主席一一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回亿他们眼中的伟人》第一集。(中红网金梅摄)胡永丰少将在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的演讲。(中红网金梅摄)常纪庆专家介绍了满族医药的历史成就。(中红网金梅摄)香港国际网络电视台文艺台台长丛奇华主持了红色论坛和座谈会。(中红网金梅摄)参加第二届建党百年红色论坛暨第十二届振兴中医座谈会的嘉宾在一起合影留念。前排自左至右:常纪庆、胡永丰、江山。后排自左至右:常荣、丛奇华、张绍辉、陈胜、王雪、金梅。(中红网曹俊摄)

          中红网北京2021年1月12日电(江山、陈胜)第二届建党百年红色论坛暨第十二届振兴中医座谈会,今天上午在位于北京高碑店的长白山满族医药传习所举行。在建党百年红色论坛上,播放了由中红网摄制的百集纪录片《人民领袖毛主席一一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回亿他们眼中的伟人》第一集,胡永丰少将发表了以《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为题的演讲。在振兴中医座谈会上,由北京长白山满族医药传习所董事长常纪庆介绍了满族医药的历史成就。

          联合主办今天座谈会的单位是:中红网-振兴中医云平台、中国萧军研究会华夏道医委员会、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文化网、北京百年风云艺术中心振兴中医云平台、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生态文明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国际教育委员会、中国红色文化研究联谊中心(筹)、中国关爱退役军人健康驿站服务中心(筹)、北京泽正堂中医药研究院。赞助单位是:北京长白山满族医药传习所。

          参加今天座谈会的嘉宾有:原解放军总参某部部长、解放军炮兵学院院长胡永丰少将,中红网-振兴中医云平台总编辑江山,北京东方国医金典医院执业医师丶知名专家丶世界中医联合会满医药分会副秘书长丶非遗满医传承人丶北京长白山满族医药传习所董事长常纪庆,香港国际网络电视台董事局副主席、文艺台台长、《中华医药栏目》负责人、男高音歌唱演员丛奇华,和天医疗医药集团总经理助理、新华人寿经理常荣,胡永丰少将助理张绍辉,满医传习所工作组副组长王雪,中红网中红图库部主任霍金梅,中红网战略联络部主任曹俊,中红网中红影视部主任陈胜。

          丛奇华台长主持了今天的红色论坛和座谈会。

          座谈会开始,大家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百集纪录片《人民领袖毛主席——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回忆他们眼中的伟人》第一集(文案)

          座谈上,首先播放了由中红网摄制的百集纪录片《人民领袖毛主席一一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回亿他们眼中的伟人》第一集。文案如下:

          【片头特写】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湖南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习近平
          【片头音乐】《东方红》
          【片头词】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理论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者、民族英雄,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生波澜壮阔,毛泽东的思想博大精深,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彪炳千秋。
          《人民领袖毛主席》系列电视记录片,以毛泽东同志亲属和工作人员的访谈口述为主线,从不同层面和视角,还原历史真实,充分展示一代伟人的别样风采。
          谨以此片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献给我们心中永不落的红太阳——人民领袖毛泽东!

          第一集?? 四代为农——毛主席祖居地东茅塘

          【江山? 新华社原中央组记者、中红网总编辑? 画外音】
          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隆重纪念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中红网《人民领袖毛泽东》摄制组,深情推出“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眼中的伟人”百集电视记录片,缅怀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
          我们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的家乡是在韶山冲,毛主席的旧居在上屋场。其实,毛主席还有一个祖居地,叫东茅塘。东茅塘与上屋场相距十来里地。
          那么,毛主席的祖居地,如今是什么样子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江山? 视频资料】
          今天,我们来到韶山东茅塘。这个地方就是毛家的祖居地,是毛主席的爷爷他们住的(地方),往前推有好几(十)代。
          据专家学者对《毛氏族谱》的研究考证,毛家在韶山的祖先,从始迁祖毛太华到毛泽东这一辈,已有20代。历史上,毛姓从周朝开始,居住在长江以北,史称“北毛”;东晋时,毛氏第52代孙毛宝随江州刺史温峤挥师东下,立下战功,被封“州陵开国侯”;其孙毛璩也因军功“封归乡公,食邑信安(今衢州)”,自此“南毛”定居衢州江山清漾。其后,“南毛”一支迁徙江西吉水;再其后,为避战乱毛太华一支迁徙湖南,是为韶山毛氏始迁祖。
          【江山? 视频资料】
          站在我旁边的,是毛坚平,(他)是毛主席的(同族)侄子。(现在)请他讲一讲毛主席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的情况。
          【毛坚平? 毛主席侄子? 视频资料】
          韶山东茅塘(是)毛主席的祖居地。毛太华(毛主席的爷爷)的坟墓就这在上面,所以毛主席的上辈都是在这里成长的。后来,(毛主席)爷爷那一辈兄弟分家,就挪到底下(面)去了,挪到了南岸。
          这些土地、山(林),也是毛主席一家的。
          这是以前的老房子(屋基),到现在已经盖了三次。
          这是第三次起的(房子),(面貌已经)全部变掉了。
          这个上面还有晒谷坪,现在没有了。(过去)晒谷子,就在上面晒。
          【江山? 视频资料】
          这里有多少亩(地)?几十亩?
          【毛坚平? 视频资料】
          没有几十亩。大概有四五亩地吧。
          这个上面有个水库。他(毛主席)的奶奶就埋在山上面。他(毛主席)的爷爷就埋在滴水洞。因为毛主席的爷爷、我的太爷爷,那时两兄弟争那个地方,那里是块宝地。争来争去没办法,就讲定“谁先去世谁拿这个地方”。主席的爷爷先去世,所以拿到了这块地(就是)修水库的山上。
          【江山? 视频资料】
          毛主席的父母亲结婚在哪儿?
          【毛坚平? 视频资料】
          在东茅塘结的婚。
          【江山? 视频资料】
          毛主席的前头有两个哥哥,都是在这儿夭折的?
          【毛坚平? 视频资料】
          对,是在这儿夭折的。
          【江山? 视频资料】
          这个地方,是东茅塘毛家的老祖宗、就是毛主席的爷爷、太爷爷的祖居地。
          这是毛主席(老祖宗)爷爷毛太华当年在东茅塘的房子的老地基。现在这儿盖了新房子。
          【毛坚平? 视频资料】
          是的,这里是毛家老太爷爷的老宅基地。
          (以前)在这儿搭了四间房。
          毛主席的爷爷奶奶,就在这附近(居住)。
          毛泽建也是在这儿生长的,(就是毛主席的妹妹毛泽建)。
          这是我们老家的堂屋。
          这是正堂屋,所有的神龛放在这儿,这是我父母亲、我哥哥(遗像)。
          (现在这几间)老房子一直是空在这里的,没有装修。
          (毛家)老一辈的祖居地(老房子)空放着,表示对前辈的纪念。
          【毛坚平? 视频资料】
          东茅塘,毛主席的祖居地,到我这儿已经是走出第五代了,(我们)都是毛太华的后代。
          毛主席的奶奶,就埋在这个山上。
          毛主席的爷爷奶奶,他们都是在这儿去世的。
          这儿就是我们毛家的祖居地。我们这儿还有一个祠堂,叫“毛震祠堂”。
          【江山? 视频资料】
          还有“毛震祠堂”?等一会(我们)去看看。
          【毛坚平? 视频资料】
          都关门了。一直是关着的。
          (我们)这儿有很多老革命,部级以上干部有好几个。有山西省军区的司令员毛泽思(音)、还有武汉的一个早期党支部书记毛远生(音),反正这里有好几个(干部),他们(家)都住在这儿,大概有五六位,是从这儿走出去的。
          【江山? 视频资料】
          这灰色的房子是你们家的?
          【毛坚平? 视频资料】
          那个没有门窗的,是我家的。
          这是毛主席祖居地的祖居地,毛太爷爷的祖居地。
          因为(后来)毛主席家搬到了南岸,以南岸为主了,这里就由我们这一辈来管理了。
          【江山? 视频资料】
          这个灰色的房子,是你、毛岸平、毛小青三兄妹的?
          【毛坚平? 视频资料】
          是的,这儿环境比较好。
          (第一集结束)

          胡永丰少将: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胡永丰少将在座谈会上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今天,《第二届建党百年红色论坛暨第十二届振兴中医药座谈会》开幕了!这是继元月一日《第一届建党百年红色论坛暨第十一届振兴中医药座谈会》十二天后的继续。是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引领新时代,我们当排头兵、当先锋,力争朝的实际行动。习主席元旦贺词:“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依据习近平新时代“惟有奋斗”的中心思想,结合实际,我发言的主题是:“努力奋斗、砥励前进”。讲四点:奋斗精神、奋斗榜样、奋斗先锋、奋斗人生。

          (一)奋斗精神。

          党的百年史,是一部奋斗的历史。无论是战争年代、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艰苦卓绝奋斗出来的。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依然要发扬与发展奋斗的精神。奋斗精神,是我党凝心铸魂的革命法宝。

          (二)奋斗榜样。

          毛主席为党的事业、中华民族的复兴,奋斗一生,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光辉榜样。刚才,放播了中红网摄制的百集纪录片《人民领袖毛主席——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回忆他们眼中的伟人》第一集。这是一堂最生动、最深刻的党课。彰显奋斗精神之重要,毛主席的无比伟大,毛泽东思想的无比伟大。新征程,我们必须继续高举这面伟大旗帜,才能无往而不胜。

          (三)奋斗先锋。

          中红网等九单位,是引领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先锋。去年在抗疫、复工复产、十次中医座谈会,为党的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新征程,领航2021,第一天就出发。十二天后,又走第二步。可见我们的奋斗精神。近日,紧跟党中央,雷厉风行,学习贯彻2021年1月6日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精神。用实际行动,唱响中国共产党好的主旋律,把握开启新征程、开创新局面的主基调,聚焦建成文化强国的主目标。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建设担当使命责任、勇于创新创造的新时代的党建平台。

          (四)奋斗人生。

          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现时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我们老同志要带头,一代做给一带人看。第一次会议,我讲了要争创“四个先锋”,推进“四大产业”发展。要实这个目标,“惟有奋斗”,创新更多的业绩,向百年华诞献礼。

          同志们:我很幸运,一生中,多次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最使我难忘的是首次受到毛主席的伟大接见。那是1951年9月,我参加志愿军战斗英雄代表团回国。当毛主席来到我身边,周总理介绍说他才十六岁,打仗很勇敢,是黄继光的老乡。看到毛主席高大巍峨的形象,我十分紧张和激动,赶快行了个军礼。我那时很矮小,才一米五,穿的特小号衣服。毛主席十分慈祥、和蔼可亲地说:“还真是个娃娃兵呵!红小鬼,红色种子,好得很!黄继光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敌人都害怕。志愿军是英雄集体,个个都是英雄好汉。要长期在基层磨炼,争当带兵打仗的优秀指挥员!”

          70年过去,我时刻把毛主席作为仿效的楷模,特别是他将爱子毛岸英送去当第一个志愿军战士,教育犹深,刻骨铭心。感恩毛主席把我从一个贫困偏僻农村的小娃娃,培育成为军队的将领,终身能为人民做事。我虽至暮年,壮心不已,依然能雄赳赳、气昂昂,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作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我们要感谢中红网等九组织“庆百年华诞党建红色论坛平台”,感谢常纪庆专家介绍满医抗疫的功效,感谢“北京长白山满族医药传习所”等单位赞助,感谢参会的党政军代表和志愿者队伍。祝今天活动胜利成功!祝大家奋斗中成果丰收!祝大家健康快乐!

          常纪庆专家:满族医药的历史成就

          常纪庆专家在座谈会上介绍,回顾历史,提到满族,人们更多地会想到大清王朝,再远点,还会想到灭亡北宋的女真大金朝。而实际上,满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名称。最早在商周至秦朝时期称为肃慎,到汉魏晋时期改称为挹娄,南北朝时又称为勿吉,隋唐时称靺鞨,它的后裔至辽、金、元、明时期称为女真,清代至今称为满族。

          一、满族医药的发展史。

          在金朝之前,北方大地有个雄霸一时的、创造出极为辉煌文明的渤海国,而建立渤海国主体的靺鞨族就是满族的祖先。

          渤海国(公元698年至公元926年)雄踞我国东北200多年,以磅礴的气势实现自己的发展。公元713年,渤海国全面学习唐朝典制文化,国力勃兴,文化程度极高,以至于“车书一家”, 渤海国风度早已彬彬不逊于中华。在其他国家看来,渤海人与唐人几乎没有区别。因此在医药方面也是极为领先的。

          那时满医药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博大精深。首先,满药所涉及的几百种药物,产自东北的山林草原、江河湖海。它的采集、炮制、配伍、用药,无论是植物药(人参、灵芝、威灵仙、北柴胡、白鲜皮、桔梗、五加皮、细辛、天麻、黄芩、五味子等)、动物药(虎骨、熊胆、蛇皮、鹿茸、蛤蟆油、龙胆、鲇鱼等),还是矿物药(辰砂、朱砂、雄黄、白龙粉等),都与传统的中医药有一定的区别,具有独特的满族医药特色。满族等诸多北方民族得以传承至今,就是得益于这些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药。

          渤海国也逐步培育了自己民族的医师和药剂人员。渤海人非常重视药材的采集与加工,某些贵重药材如人参、麝香、牛黄、珍珠、白附子、蜂蜜等是向日本出口的重要物资,还作为贡物和礼物奉献于唐廷。多次派遣留学生赴唐学习中原文化,通过各种渠道把中原的史籍、文学、天文、立法、儒家经典、医药典籍等传入渤海,指派汉医官整理中医药籍,形成了灿烂的渤海文化。

          辽宋时期,医学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政府建立的官方药局,则对推广和发展中成药起了极大的作用。同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国内各民族医学间的交流与中外医学的交流,从来都是促进中国传统医学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女真人把松子、蜂蜜、黄花乌头作为采集的重要经济作物。

          金代宫廷内设有御医院和尚药局等,金兵在攻陷宋汴京、虏回徽钦二宗之同时也掳回宋官廷内诸科医生数百名,医书和药物也很多,有《黄帝内经素问》、《本草》、《圣济总录》等,光宋太医局之灵宝丹就有28700贴。从而带动了中医药在东北的传播与发展。

          元、明时期满族与汉、蒙古、朝鲜等民族医药文化相互融合与交错发展。

          清朝建立后,满医满药随满族贵胄走进了京城,走进了皇宫内廷。经过近三百年宫廷御医的充实、洗练、实践,满医满药已成为中华医界的一支奇葩。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从民间网罗医学人才,宫廷中自然也不乏“御医”。御医在传承医药文化方面,档次更高,造诣更深,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都把传统医药文化推向更高的境界。因此,满族传统医药文化的存续和发展,宫廷御医是功不可没的,不断吸纳汉族、蒙古族、藏族和西方医药,以及整理历代医家学术成果,其医药经验亦师徒传承。辛亥革命之后,许多宫廷的满医满药又走出了皇宫流入到民间。

          幸好当代满族医药非遗传承人常纪庆先生挖掘整理并继承了满族医技,揭开了满族医药没有文字记录之谜。他把自己收藏、师傅传给他的这些中医药秘方和特色疗法,不断整理挖掘,继承应用。从他现在使用的摸骨诊脉、飞针、拔罐、木棒通经络、黄柏木按摩、眼针、檀香灸等医术来看,正是一千多年前渤辽古医的延续与发展。从他珍藏的画卷中找到了满族医药的历史传承、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正如国家民委原专职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会长葛忠兴说:“满药发展到今天必有它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支撑。要加强满族医药理论的研究,形成独特的满族医药理论体系,推动系统开发满族医药。要以名医名药为核心,打造满族医药品牌。以满族医药为引领,开辟养生保健业务。”

          二、满族医药治病特点及方法。

          中医内容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中药,其实中医的内容之丰富超出我们的想象,仅从大的方面就可分为内治与外治,满医满药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像用于内科方面的益肾壮阳、清热解毒、调理肠胃、安神养心、宣肺止咳、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补气养血; 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活血化瘀;像用于外科方面的痈疮肿毒、刀伤、骨折、跌打损伤;像用于妇科方面的月经病、带下病、不孕不育、妊娠病、产后病方面的各种疾病等,尤其对抑郁症,满医满药都有相应的医药进行治疗与调理。除此之外,还有药膳食物疗法,光胶类就有鹿皮胶、熊皮胶、牛皮胶、驴皮胶几种,从留下的渤海文药方就充分证明了满医药是有光辉历史的。

          满族传统医药一向是“医”、“药”并重,因症施“医”,对症下“药”,终极目的是“药”到病除,“医”后无患,注意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满族人民善于就地取用地道的药材,“巍巍长白山,茫茫花果川。低头就是药,弯腰把宝掀”。满药以野生为主,重视药材质量,喜用鲜活药材,用药量大,处方用药类少,治疗效果好,应时而采,古法炮制。他们留下的许多诊病治病方法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而外治的内容更丰富多彩,像满医常纪庆老师的整脊、黄柏木按摩、飞针、眼针术、满医膏药等。只要搞通了中医的一法,就容易触类旁通,治疗方法多了,就能不拘一格结合运用,哪种方法适用就用哪一个。从实质上看,中医不是治病而是治人,其法在于调节阴阳平衡,故凡调节阴阳平衡之法皆为中医之法,其法并无高下之分,端看哪种法更合适。

          摸骨诊脉就是满医特色,在古时北方少数民族连年战争,辗转不安,只能在行进中看病,走路能摸骨诊脉,骑马也能摸指诊脉,在摸骨指中明病理,在摸寒热中辨阴阳。摸骨诊脉要经过长时间大量的经验积累和训练,才能沿经脉由表入里,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摸骨诊脉的要点是:一要摸,看是否有疼痛感;二要听其声;三是感觉是否有包块、结节、丝线的东西。如果没有结节,有凹陷的那种疼痛,就是劳损,萎缩。诊断排序不同常法,部位划分上下内外左右,延绵寸前尺后,能迅速诊断正在发病及未出现症状的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疼疾病、肝胆肾结石、囊肿、肿瘤、妇科、抑郁等诸多临床疾病,且准确度极高。

          满医的治病方法很多,除了内服中药,还有多种外治法,如飞针术、眼针术、木棒按摩、檀香灸、药浴疗法、热烘疗法、徒手疗法、香薰疗法、火疗法、泻血疗法以及膏药贴敷法等。

          飞针术是用外力的介入来人为的引导能量,以打通闭阻,注重“理”、“法”、“方”、“术”。飞针是带气行针,集精气神于针下,其疗效高,进针快,有调神、进针、候气、补气等环节。满医常纪庆运用独特的进针术、导气术、补泻术使针能稳、准、快地刺入相应穴位,使患者迅速获得酸,胀、麻的针感,以扶正袪邪,调和气血。针贵在精,不在多。飞针对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头痛、失眠、面瘫、痹症、多动症等有显著疗效。根据病情状态,调整进针速度角度深度,针刺得气后,术者可适当“引气”,将针尖朝向病所(欲传导之方向)。飞针的特点是:选穴准、针感强、反应大、疗效佳,?方法独具,可一针多穴,一穴多针。

          满族膏药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全科治疗方法。由于满族世代居住在冬季时间长,气候寒冷的北方,在长期与大自然和疾病抗争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治疗疾病的膏药,尤其是满医传承人常纪庆在继承祖法的基础上,不断钻研医术,改进膏药的配方,研发了独特的满族膏药。满族膏药多采用长白山特有的野生中草药,如林蛙、接骨木、关白附、野檗果、暴马子等野生药材,运用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膏药的配方中含有脂溶性、挥发性、刺激性药物,利用丹,油熬膏作赋形剂,防腐、防燥、保护创面、保持药效持久,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去腐、生肌、收敛等作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肿瘤、颈肩腰腿疼、心脑血管病、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风湿、水肿、咳喘、妇科疾病等。同时满族膏药有以下几种好处:

          1、无毒副作用:膏药通过直接施与患者外表穴位或患处,借助经络,行滞去瘀,开窍透骨,舒筋活血,驱风散寒,避免了内服药物的毒副作用。
          2、药性平和:一副满族膏药可贴三到五天,药性是通过皮肤进入血管慢慢渗透进去的,因此药性比较平和,不会让身体不适应。
          3、充分利用,无浪费:膏药贴在皮肤上,药性就会完全渗透进皮肤,不会造成浪费。
          4、吸收率高:药物在制作过程中被高度浓缩,使药性增加,而吸收又很彻底,因此药效强劲,常常让人感觉一贴满族膏药就见效。

          满医满药是中华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满族先人肃慎人简单的治病疗伤算起已有三千余年历史。故此,保护、发掘、利用好满医满药有其珍贵的历史价值。益世救人,当然得有绝活。我们有责任把这些历史及绝技传承下去。老中医是临床的高手,他们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这些名老中医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我们应该全面传承,包括一招、一式、一方、一法。更要着眼于学习他们辨证论治的思想,这是中医的精髓。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立方。”这是仲景治病的十二字真言,临证之际,不但不要固执于西医的病名,有时连中医的病名也不必深究,据四诊八纲以识主证,析证候以明病机,按病机立法、遣方、用药。疾病是日积月累而来,那么疾病的治疗也得日积月累而去。不管疾病有千种万种,疾病如何变化,我们都会以不变应万变,乃至破解世界医学难题。“时间能证明一切”,单就这点而言,中医接受检验的时间则远远地要“科学”于西医。中医给中国人医了几千年的病,既有神奇的疗效,又有系统的理论。满族医药的神秘来于其理念,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神奇来于其疗效,按摩一穴位、扎一针、喝一付药便能缓解症状,甚或药到病除。临症讲究辨证准确,还要用药精准,做到理、法、方、药的和谐统一,才能收到满意效果。所以正确掌握和运用中药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药方就是根据病机选药,按君臣佐使原则,使药物间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提高药物效能,达到对证除症去病,恢复健康。但用中药关键还是对症,一人一方,因人而异。老一辈人留下来的药方固然经典,但还要知变通。

          满族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医药财富。长期以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些诊病治病方法非常独到有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被一些特定的医生保留着,作为满族医药的传承人,常纪庆表示:他有责任把这些历史及绝技传承下去,让满族原生态的自然疗法继续发扬光大。才华与仁心并举,医术与医德双馨。只要中医学理念普及全世界,必会给全人类带来健康和幸福!

          世界中联满药委旨在挖掘、整理、传承、弘扬和发展满族医药文化,形成满药理论体系;推动满药产业化、现代化进程,让世界了解中国满药,让满药为世界人民服务。医学是没有国界、民族之分的,能为患者解除病痛的都是好的。传承中医文化,弘扬民族医学事业, 用我们不懈的的努力续写民族中医的辉煌。

          常纪庆老师多年来秉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不断研究古代医家的学术思想体系,延续了民族医学的传承。他把满族医药发挥到了极致,他利用自身临床经验丰富的优势,配合推拿、按摩、飞针、用药等独特中医疗法,使一般患者短时间内康复。多年以来,经他之手康复的有癌症病患者,欲做心脏支架的重病患者,脑梗患者,肾衰竭患者,肺癌手术后又复发的患者,自身免疫低下的患者,脊柱强直的患者,其他的像腮腺炎、高烧咳喘、股骨头坏死、不孕不育、各种妇科疾病、颈肩腰腿疼、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增生、抑郁症、中医美容等,常纪庆老师的纯中医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